新聞資訊
國旗產生原本出于航海需要
今天我們提到國旗的時候,往往會自然而然把它跟國家、榮譽、尊嚴這些詞匯連接在一起。其實,一開始,人們之所以會選擇用特定圖案的旗幟來作為國家的象征,完全是出于方便識別的考慮。國旗產生原本出于航海需要。當然,今天我們最熟知也最重要的旗幟,還是各個國家的國旗。而國旗的產生是相當晚近的事情。
在歐洲,從不晚于12世紀開始,各主要國家的王室和貴族家庭便開始使用紋章來作為家族的標志。當這些紋章被繪制到旗幟制作上的時候,也就成了某個國家或貴族領地的象征。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獨立城市、行會甚至教會都有了屬于自己的旗幟。這些大小不同、形制迥異的旗幟,便是今天各國國旗的濫觴。
不過,真正把旗與國聯系在一起卻是從歐洲中世紀后期開始日趨頻繁的航?;顒?。
從古希臘-羅馬時代開始,航海者便會在船帆上繪制保護神的畫像或者符號,以此祈求神靈的庇佑。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了中世紀的歐洲。起初,人們是通過船帆上的巨大標識,來區分船只的所屬國家和航行的目的地。而在船只的主桅桿上,則會懸掛繪有船只所在國王室或對其提供保護的封建領主家族紋章的旗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航海中使用的旗幟變得越來越復雜,除了象征歸屬的船旗外,還出現了各種信號旗。于是,要從船上懸掛的五顏六色的旗幟中判斷出船只的歸屬,變得越來越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3世紀開始,北歐國家的主要貿易城市間往返的商船開始遵循固定的旗幟懸掛規則,而象征著船只歸屬國的船旗也不再使用復雜的紋章圖案,而是代之以簡單、標準化的符號和顏色。同時,為了適應在海況極具變化時,迅速降旗的需要。傳統的穿桿旗被穿繩旗所取代,旗子不再直接穿在旗桿上,而是穿在一條繩子上,繩子通過固定在旗桿頂的一個滑輪或桿洞,由人力拉動來實現旗幟的升降。
自1500年起,歐洲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地理大發現時代。隨之而來的是全球貿易、工業革命和對廣大亞非拉美地區的全面殖民化。在這個過程中,來自西方世界的帆船乃至其后的蒸汽船抵達了世界各地,而飄揚在這些船只上的船旗逐漸成為了他們各自國家的象征。最能體現這種船旗與國旗之間關系的或許就是英國國旗“米”字旗,在英語中叫做“Union Jack”,其中的Jack本意就是“艦艏旗”,可見英國國旗最早的用途是掛在船頭標識國籍。
到了18世紀,這種以旗幟作為國家象征的方法,被從船上搬到了陸地上。國旗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隨著現代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的不斷發展完善,國旗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和文化意涵。